首页 > 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凯发官网首页|当你效仿特斯拉,你在效仿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0:07    次浏览

想了解更多汽车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汽车研究院《福布斯》网站日前撰文指出,现在每一家汽车厂商都在仿效特斯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文章指出,虽然特斯拉车祸引发了世人的热议、监管机构的调查以及专家学者们对无人驾驶技术可行性的质疑声很大,但是所有的汽车厂商包括与汽车无关的一些巨头都在争先恐后地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尽管不久前特斯拉车祸引发全球关注,使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丝毫不减全球粉丝对他的狂热程度。小编分析了一下原因,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技术确实属于超一流的。有人将它称作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圣杯。自特斯拉在全球大获成功以来,引得全球的车企在各个方面竞相效仿。 特斯拉目前被效仿到什么程度?原谅小编的肤浅,目前小编看特斯拉,是哪哪都好。相较而言,车企就比小编理智多了,他们谨慎选择了特斯拉部分成功的因素,并运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至于效仿的成功与否,小编就留给各位自己去评价了。抛开无人驾驶技术不谈,仅就电动方面,目前各个车企存在明显效仿的基本如下: 小编仍然认为,特斯拉之所以成功,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值得效仿的,比如:第一,学习特斯拉对市场和自身的准确把握能力。特斯拉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用传统的方式造传统意义的汽车,显然与其他成熟车企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且没有所需要的大量资金。特斯拉造车,只能尽快提升知名度,尽快获取利润。国内车企也是如此,如果是外行且资金不足,那只能高举高打;如果有足够资金或是内行,那稳扎稳打或许更有效。第二,必要的造势,有利于产品推广及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特斯拉确定了奢侈品的定位后,就开始重点向能帮助他们普及这一形象的明星或富豪兜售产品,且获取了巨大成功。而特斯拉对一季度盈利情况的大肆报道,是特斯拉瞬间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第三,只要方法有效,无所谓电池技术是否先进。这一点,是中国车企最应该学习的地方。自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后,国内多家车企只是象征性地进行跟风,并未进行实质性的投入。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目前的电池技术还不成熟。这种由来已久的习惯性的跟随,使中国车企错失了很多机会。第四,必须要培养学习和创新能力。其实从特斯拉的相应创新事例可以看出,特斯拉是一家学习能力极强的企业。特斯拉的绝大多数创新方式,并不是其独有或首创。特斯拉极其开放的视野和积极学习的心态,是其能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并走向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学习和创新能力,是中国企业及中国人最欠缺的能力。 …… 如数家珍的感觉有木有,并且据小编了解,特斯拉也并未止步于此。 特斯拉接下来有哪些动作?小编继续说电动这一块,在宣布无偿共享其专利(画外音:格局何其远大!电动车的市场,就是这么一起做大的)之后,近期又爆出了其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新款小型电动车(有望定名为Model E)计划。其次,ModelS车型的销售在保持原有市场外,将会扩大到全球市。另外特斯拉还将推出ModelX跨界车型,之后便是其小型售价“低廉”的新款车型。反正就是将有一大波各种车型的特斯拉来袭,并且针对全球市场。除了车型品种丰富,设计也更亲民:新款的小型电动车将采用钢质车身结构。这样一来,成本就降低了很多,并且新款车型相比Model S要小20%,如此一来价格也是大亮点:4万美元左右!当然人家的定位也并非一般:直接与宝马3、奥迪A4和奔驰C级争夺市场。 小结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其实也未必,特斯拉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除了自身在技术方面不断摸索创新、在产品方面不断丰富、价格方面更具竞争优势、营销更新锐……外;也有模仿其他企业的痕迹,如:在更名方面效仿苹果:将公司名称中的“Motors”去掉,反映出公司战略上的变化,以彰显它对能源存储业务的重视;在销售方面效仿《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举办“入场券”活动……“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特斯拉的效仿从来都是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就采用“拿来主义”。相比较而言,目前各大车企在电动领域效仿特斯拉的表现,就显得“斯文”很多。效仿从来都不是贬义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方面,效仿不同的对象以取得自身的发展与成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效仿有一个前提:企业得要有自己的主心骨。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发展方向以及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去效仿才能使效仿最终成为自己的东西。否则就真的只是一直在模仿,从未有超越了。更有甚者,在效仿中迷失自己从而导致产品模糊而已失败告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发之前,先问问我们是否有初衷?精品阅读新能源汽车这个买卖,怎么样?颜光明|一个正在被关注的豪车我说过,你是我的未来阿里与上汽联手抢占互联网汽车江湖,其市场前景如何?美国人买轿车真正等于国人买自行车?史上美国总统的那些名车、以思想引领中国汽车产业与汽车生活观察 研究 建言汽车研究院微信号:cheyanyuan申请加入、投稿及商务公益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